top of page

faq

  • Q 社區發展協會在做什麼?
    A 協會在做的事情很多元化,從民國93年一開始只是環境整理, 到95年成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一群熱心的志工媽媽服務在地長者, 民國100年推行關懷據點共餐服務,直到民國104年轉型為日間托老提供更多的服務。 此外,我們對環境永續也不遺餘力,從環保、低碳到環境教育, 並推廣友善農耕與村內的農民契作,希望能達到更大面積的友善耕作, 以及協助農民產出的友善農產販售...等。
  • Q 未來協會會做什麼?
    A 將從非營利組織朝向社會企業邁進,透過產業的盈利來支持社區的運作,創造永續的環境,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
  • Q 為什麼會有源源不絕的生物炭來源?
    A 是社區居民搜集村內的枯枝及樹葉加上廢棄物處理機構收集鄉內的枯枝和廢路樹而來的。
  • Q 金碳稻有沒有大包裝?
    A 稻米一旦脫去外殼後,新鮮度開始快速下降,所以採真空式一斤裝,適合小家庭及單天料理次數較少之家庭選用,也使得每一次開封,都是最新鮮的。當然,我們也會因應廠家或企業需求,另外包裝大包裝的米,但建議短期內即享用完畢。
  • Q 有機轉型與有機的差別?
    A 皆是採無農藥、無化肥、並加入生物炭的耕作方式,差別在於耕地的不同,有機轉型是正式成為有機前的前三年耕作期,金碳稻的有機認證係經過慈心機構審查,這是一段艱辛的道路,從土壤、水質、秧苗等各方面都得通過層層的把關與考驗,即使獲得認證也會不斷接受不定期考核與檢驗,即使如此我們依舊朝著耕作更大面積的有機稻田邁進,因為我們希望每一顆大有社區產出的稻米等於健康無虞的保證。
  • Q 相對市售米,是否有價格上的優勢?
    Q 相對市售米,是否有價格上的優勢? A 相對市場上的價格我們毫無優勢可言,因為金碳稻田目前耕作面積小,且加入生物炭的製程即是一項不可能降低成本的做法,只因想一點一滴地還原土地價值。順天而為,不為收成而取巧。在量小、品質高的情形下 成本自然高,未來希望有一天可以做到像市售大廠家米一樣的耕作面積,但依然堅持有機耕種的方式,如此才能真正回饋給顧客及社會。
bottom of page